close

  □晚報褐藻糖膠記者 王興棟 整理
  最近有一部名為《老有所依》的電視劇在熱播,講的就是養老的問題。隨著中國老齡化問題的日益嚴重,養老問題借款越來越熱。國人該如何養老?靠什麼養老?以前是養兒防老,現在的說法是社會養老。實際上,世界上不少國家的主流養老方式就是社會養老,也就是依靠專業的養老機構來養老。本文將主要介紹一下一些發達國家的養老經驗,或許值得我們借鑒。
  英國東森房屋:基本養老金人人平等
  英國是當代資本主義社會的發源地,其很裝潢多制度為世界各國所效仿和借鑒,養老制度也不例外。英國的社會保障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1601年的《濟貧法》,當時主要表現為各種濟貧自助機構和教會組織的救濟貧民活動。1908年,英國首次通過 《養老金法案》,1942年經濟學家威廉·貝弗里奇發表了 《社會保險及相關服務》報告,二戰以後英國逐步成為“從搖籃到墳墓”的福利國家,而養老保險體系就是福利國家的基石。
  英國的養老金體系主要由國家養老金、職業養老金和私人養老金構成。作為第一支柱的國家基本養老融資金是英國在保障勞動者基本權益方面的國家政策底線之一,是英國現代社會保障必不可少的一環,體現著社會福利的普遍性原則。國家基本養老金的資金來源是雇員和雇主的繳費,歸結的基金稱為“國民保險基金”。該基金是現收現付的,結餘資金全部購買國債或者存銀行,禁止進行股票投資。
  二戰後,國家基本養老金就與物價指數和平均工資水平相掛鉤進行多次調整,逐步覆蓋到所有公營和私營部門的雇員。不論收入高低,所有公私雇員繳納的養老保險金費用標準比例全部一致,這樣收入高者繳費額也高,但所有人退休後所獲養老金數額全部一致,實現了養老金二次分配的平等。2010年度,國家基本養老金為每人每周97.65英鎊,或者每對夫婦156.15英鎊,受益者獲得國家基本養老金的具體金額可能會受到個人條件(如參加社會保險年限)的影響,但和退休前的繳費額無關,體現的主要是社會公平。現行養老金繳費年限為30年,此前曾經要求繳費年限高達男性44年,女性39年。
  英國的老齡化趨勢越來越明顯,國家養老金也越來越不堪重負。老齡化的壓力迫使政府不得不調整養老金繳費比例。在2010-2011財政年度之前,工薪繳費的比例是雇員繳納工資的11%,雇主繳納12.8%,合計為23.8%。從2011-2012財政年度開始,雇員和雇主的繳納比例將各上升1%,合計為25.8%。除了增加繳費之外,從2011年起的此後10年間,女性開始領取養老金的年齡每2年增加1歲,最終於2020年與男性持平,提高到65歲。從2020年起,無論男女領取養老金的年齡都將進一步提高,每10年增加1歲。
  此外,針對一些窮人和弱勢群體,還有一份低保養老金,它是維持公民的最低生活水平、避免其淪入貧困深淵的最後防線。該基金是選擇性發放的,是1908年《養老金法案》百年後的遺產,是英國養老保險體系的“兜底”。
  日本:從家庭養老走向社會養老
  日本是老年人大國,老齡化比例世界第一。
  日本的社會保障體系由公共扶助、社會保險、社會福利、公共衛生與醫療四大部分構成,而養老制度作為社會保障體系中的一部分又有其特殊性。
  現代日本社會福利制度起源於戰後。日本1962年實現了全國民養老及醫療社會保險,經過20世紀60年代的“福利國家”建設之後,社會福利得到高度發展。至21世紀初,日本政府推行了護理社會保險制度,並配套推動老年社會福利服務制度的改革。
  日本的養老保險制度又稱為年金制度,始於明治維新時期。戰後經過多次修訂,1959年日本頒佈《國民年金法》,並於1985年建立了雙層養老保險制度。第一層是指覆蓋所有公民的國民年金制度(又稱為“基礎年金)”,法律規定年齡範圍內的在日本擁有居住權的所有居民都必須參加;第二層是指與收入相關的雇員年金制度,按照加入者職業的不同又可分為“厚生年金”和“互助年金”,其中5人以上私營企業職工的年金稱為厚生年金,國家公務員、地方公務員、公營企業職工、農林水產團體的雇員、私立學校教職員工等分別有各自專門的年金,統稱為“互助年金”。
  在雙層養老保險體系的基礎上,日本還推行了私營企業的退休補貼金制度,類似於企業或行業的補充養老保險。退休補貼金的資金來源是從雇員年金費中轉出3.5%的資金組成,且雇主和雇員各承擔一半。退休補貼金可一次性支付,也可按月領取。
  保持著東方傳統文化的日本,並沒有像有些發達國家那樣把老人贍養問題與家庭分離,而是在發揮家庭功能的基礎上制定有關社會保障政策和制度,提倡發揮家庭的贍養功能。有關法律明確規定子女有贍養老年父母的義務,強制家庭和親屬贍養老人。對於需要護理的老年人,一般也都是以家庭或親屬的護理為前提,公共福利服務和市場化的服務僅是一種補充。
  日本為老人提供服務的機構大體分為兩種:老人福祉設施和私立的收費老人之家。前者主要由政府經營,根據老人不同的需要具體細分為老人日托中心、老人短期入院設施、養護老人之家、特別養護老人之家、老人福祉中心、老人看護支援中心等等。收費的老人之家則是引入社會的資金和力量,經過地方政府批准後由民間企業來經營,按照不同功能和形式又分為看護型、家居型和康復型3種。
  但是,經過戰後近60年的發展,日本社會走過了工業化、城市化的歷程,社會經濟變遷引起家庭的變化,日本傳統的家庭養老模式受到各方面的影響。其中,最主要的影響來自於家庭規模縮小,家庭結構趨於簡單化。日本單個家庭成員的數量從1950年的平均5人減少到目前的2.46人。從血緣關係上講,三代、四代及以上的大家庭明顯減少,而兩代和一代家庭上升。核心家庭化導致日本家庭成員共同生活比率下降,“三代同堂”家庭已經不多,“四世同堂”家庭更為罕見。這些變化也影響到家庭的贍養功能,家庭周期進入空巢階段,老人身邊沒有子女,家庭養老功能名存實亡。日本老年人贍養服務開始從以家庭為主走向社會化和多元化。
  德國:把房子租出去維持生活
  德國同樣是老齡化比較嚴重的國家,而目前德國老年人主要有5種養老方式。
  第一種是居家養老,老年人在家中居住,靠社會養老金度日。這種形式最普遍。
  第二種是機構養老,這也是德國解決養老的主要手段,占5%—7%的比例。它由專門的養老機構,包括福利院、養老院、托老所、老年公寓、臨終關懷醫院等,對老人進行全方位的照顧。
  第三種方式——社區養老正在成為主流。這正好與德國政府開始實行的“就地老化”制度相吻合。這種辦法強調對老人的身心、健康、生活進行全面服務,且都在社區內進行,不脫離原有社區的人際關係。老人就住在自己家裡,在得到孩子照顧的同時,由社區的各個服務部門提供無償服務。同時,為瞭解決老年護理人員的短缺問題,德國政府還實施了一項特殊政策————“儲存時間”制度。公民年滿18歲後,要利用公休日或節假日義務為老年公寓或老年病康復中心服務。參加老年看護的義務工作者可以累計服務時間,換取自己年老後享受他人為自己服務的時間。
  第四種方式異地養老,也開始流行。老年人離開現有住宅,到外地居住養老,包括旅游養老、度假養老、回原居住地養老等。
  還有一種是“以房防老”,也深受歡迎。即為了養老而購買房子,然後出租給年輕人,利用房租來維持自己的退休生活。由於德國人支出的房租約占個人全部支出的1/4—1/3,因此通過出租房子養老是一種很有效的方式。
  在德國,法定男女退休年齡都是65歲,沒有任何法律規定子女必須贍養父母。但是,德國政府通過“四大支柱”保證了老年人養老的權益。
  第一支柱是社會基本養老保障。根據法律,所有的工人和職員都要參加養老保險,養老保險費約占總收入的20%左右,由雇員和雇主各付一半,並從雇員的工資中扣除。職工養老保險公司在職工職業能力減弱後支付養老金和社會保險金。通常年滿65歲者即可領取養老金。
  第二支柱是私人養老金計劃。員工在崗時,由雇員、企業主分別繳納一部分錢。這些錢可以進行投資,獲取的收益和本金全都進入雇員的個人賬戶。個人更換工作時可以帶走,但不允許提前支取。
  第三支柱是個人儲蓄。由個人平時存些養老錢,政府給予政策上的優惠。
  第四支柱是援助計劃。對老年人實施各種優惠政策,如醫療照顧計劃,幫助支付保險外的所有醫療保健費用。此外還有住房基金、民間援助、針對老年人的監護法等。
  美國:老年公寓什麼都管
  美國是發達國家中人口結構比較年輕的,但同樣面臨養老問題。美國有比較好的退休養老制度,為瞭解決養老問題,美國各級政府採取了多種方式,設立了不同的養老機構,主要是根據老人的身心健康程度和社交需求而建立,收費多的,條件會更好一些。
  美國養老情況大體可分為如下幾類:一是老人住在老年公寓里自己獨立生活;二是住在有各種輔助設備的生活區;三是住在有人照料的退休社區,歲數再大些的住在護理院;四是住在家裡。
  以前,在80歲以上的美國老人中,60%以上希望住養老院;而現在,越來越多的美國老人喜歡住在老年公寓里。一般的老年公寓有多個單元房,只租給55歲以上的老年人。這樣的公寓環境比較安靜,沒有孩子和年輕人的吵鬧,還能結交新的老年朋友。大一些的老年公寓有人管理,也稱“退休社區”或“退休之家”。與老年公寓不同的地方是它除了租賃房屋外,還提供就餐、清掃房間、交通、社會活動等便利服務。典型的設施和服務還有:醫務室、圖書室、計算機室、健身房、洗衣房、緊急呼叫系統、外出購物、組織參加社會活動等。公寓內每周放一次電影,還提供兩小時免費衛生服務,定時有人上門幫忙,其服務標準不低於四星級賓館。
  如果老人需要24小時護理照料,沒有輪椅、助行器或其他人的幫助就不能行走,不能自己完成日常生活的話,最好的選擇就是到護理院居住。有些患有老年痴獃症或慢性病的老人,就住在這類名叫專業護理院、康復之家的養老護理院內。
  近年美國還出現了一種新的養老趨勢,與上述傳統養老方式的不同之處在於:幾個經濟條件比較優渥的志同道合的朋友、生意人或親屬聯合起來選一塊地,自己或請人設計一個小小的養老社區,社區內有郵局、游泳池、網球場等服務設施。這種養老社區既能滿足個人的要求,也能對社會和社區發展做出貢獻。  (原標題:世界各國如何老有所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s27hsziw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